刊名:智慧中国
曾用名:数字商业时代;政策与管理
主办: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
主管: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ISSN:2096-0999
CN:10-1370/N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0
被引频次:275
数据库收录: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期刊分类:财经商业
期刊热词:
人工智能,制造业,互联网,结构性改革,城市建设,工匠,总书记,城市,制造强国,乡村,
而作为市场的主体、仲裁案件的当事人,企业对于国际商事仲裁中诸多变化的感受是具体的,尤其是“走出去”的中国企业。相比于眼下技术带来的变化,中国企业更明显的感受来自近年来谈判地位的转变。在不少中国企业涉外业务相关负责人的分享中,“话语权”一词频频出现。
“早在2008年,贸仲委就制定了网上仲裁规则,随着技术的变化网上仲裁实践不断完善。”在贸仲委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承杰看来,数字技术既影响了争议解决的方式,同时也是争议解决的服务对象,如电子商务纠纷等网上争议就是受数字经济影响的重要领域。
效率和公正是仲裁的两大价值目标,如何最大程度地分享新技术带给仲裁的红利,同时避免负面影响,是当下仲裁人共同面临的时代课题。
“2000年刚‘走出去'的时候,企业实力相对较弱,从经营模式上看处于产业链低端,话语权相对不多,所以在争议解决方式的选择上,基本处于对方约定仲裁就是仲裁,约定诉讼就是诉讼'。”来自中冶科工集团的总法律顾问杨荆州说,这种无助的状况在企业实力增强后有所好转,“特别是仲裁机构选择上的话语权在逐步增强”。
实际上,仅从技术实现来看,把仲裁庭从线下“搬”到线上并不容易,尤其是审理国际商事仲裁案件。
事实上,针对中国企业在海外想寻求国内仲裁机构的诉求,贸仲委已在北美、欧洲等地设立了仲裁中心。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东方模式,也逐渐为国际仲裁界所接受,去年,贸仲委还被业界权威调查报告评为全球最受欢迎的五大仲裁机构之一。
不少参与过线上庭审的仲裁员表示,相比于传统庭审的面对面,线上庭审缺少现场感,将会对当事人陈述效果和质量产生影响。“现场表达和看书面意见与线上察言观色所获得的感知不大一样。”潘剑锋说,尤其是一些复杂案件,当事人和仲裁员难以捕捉到对方的神态变化,这会加大仲裁庭的调解难度。
中国有色集团公司总法律顾问张向南也认为,一些“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不仅仲裁的意识有所提高,随着中国整体实力增强、企业个体实力增强,谈判的话语权也在增强,并且境外的投资风险防范能力也进一步提高。在他看来,当前正是企业转向掌握主动阶段的关键时期,“这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但首先是企业自身要提高实力,有能力选择去中国仲裁地。”
文章来源:《智慧中国》 网址: http://www.zhzgzzs.cn/zonghexinwen/2022/0920/3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