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刊名:智慧中国
曾用名:数字商业时代;政策与管理
主办: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
主管: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ISSN:2096-0999
CN:10-1370/N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0
被引频次:275
数据库收录: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期刊分类:财经商业
期刊热词:
人工智能,制造业,互联网,结构性改革,城市建设,工匠,总书记,城市,制造强国,乡村,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智慧三导让学生行走在学习中央助力小学语文有(2)

来源:智慧中国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22 13:4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因人设计 “智慧导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由于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如果预习要求设计得过高,那么学生的预习任务会难以完成,且会让

(2)因人设计

“智慧导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由于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如果预习要求设计得过高,那么学生的预习任务会难以完成,且会让他们失去耐心,失去学习兴趣。所以在指导学生预习时,笔者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简到难,设计“阶梯式”预习任务,实现预习分层。比如《理想的风筝》一课,笔者围绕文本设计了三个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自身预习体验完成,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能够在完成第三题的基础上,也实现对前两个问题的思考。而学习能力稍弱一些的同学,能通过查阅文本和资料,实现基础问题的解决,也能够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就感。

(二)“导”课堂——以学定教,机动而导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在书中写道:教所要求的是“让学”。在智慧导学的课堂上,教师将时间、机会充分让给学生,让学生位居学习的舞台中央,主动地、创造地学习,而教师自身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这要求教师在课堂的进行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随机而动,恰时而导。

1. 融合目标,恰时而导

在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上,教师需要充分发挥教学智慧,有意识地落实教学重难点,在学生主动学习的大环境下完成教学目标。

(1)“导”在疑难时

根据预习和课堂生成,学生经过深入思考后会对文本产生一定的质疑,有时候面对现场生成的问题,甚至会出现“为难”的状态,此时就需要教师参与进来,适时而导。

比如部编版六下《匆匆》一课,作为脍炙人口的抒情散文,对于高年段的学生来说,阅读它时是处于“似是而非”的状态的。学生能够读懂文字,也能理解文章感情,在预习时对于“时光流逝”的主题把握得非常准确,对于这一点,老师就不需要再加以强调。

然而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作者是如何表达主题思想,即对文章写作方法的理解,学生在预习时就出现了疑问。学生感觉文字写得很“散”,不能把握住文章表达情感的行文方式。

(2)“导”在升华时

在课堂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科知识是有局限性的,单靠学生自己难以完成更高的学习目标。这时就需要老师出现,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背后的行文规律。

学生再次阅读文章并在文本中勾画,经过讨论,学生纷纷举手发表学习意见:《匆匆》运用了多个修辞手法让文字更加优美,同时,选择了生活中的平凡小事让文章更加生动,且有说服力。以“诗歌般优美的语言”“生活中平凡的小事”来直抒胸臆,这是作者行文的特点。这便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一种思路,课堂学习得以升华。

2. 判断学情,机动而导

(1)“导”在合作时

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学生更高的学习效率体现在通过合作探究的主动学习方式上,实现独立自学,互相辅助,共同提升。这里同样也需要智慧导学。

引导学生明确规则,养成习惯。当学生以合作形式展开学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两点:

第一,明确组内合作规则。包括组员分工、组内纪律,这是每次小组合作的自觉意识的体现。一开始的时候可能有些“刻板”,但是随着习惯的慢慢养成,组内互帮互学的氛围会逐渐形成,会更好地为学生主动学习、提升学力服务。这要求教师长期坚持关注和训练。

第二,全心投入全程参与。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产生兴趣的重要条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参与,认真聆听、积极发言,将自主学习与交流互助结合起来,如此,才能发挥合作探究的最佳能量。

(2)“导”在误入时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习经验与学习能力的不足,对文本的把控理解有时会出现偏差,此时需要教师适时提出点拨。

(三)“导”作业——目标明确,激趣为上

学生的学习主体除却体现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之外,还可以体现在课后拓展中。在课后拓展作业的呈现中,教师同样可以进行指导。

1. 目标明确:形成系统,合理延伸

根据学生课前课堂的学习情况,作业呈现可有既定板块,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学习库。可以以课时为单位,也可以以单元为单位。同时,围绕所学文本进行合理延伸,进一步完善学习知识结构。

文章来源:《智慧中国》 网址: http://www.zhzgzzs.cn/qikandaodu/2021/0222/1394.html

上一篇:论陶瓷中的包装智慧
下一篇:智慧在指尖生成当折纸邂逅数学

智慧中国投稿 | 智慧中国编辑部| 智慧中国版面费 | 智慧中国论文发表 | 智慧中国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智慧中国》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