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刊名:智慧中国
曾用名:数字商业时代;政策与管理
主办: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
主管: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ISSN:2096-0999
CN:10-1370/N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0
被引频次:275
数据库收录: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期刊分类:财经商业
期刊热词:
人工智能,制造业,互联网,结构性改革,城市建设,工匠,总书记,城市,制造强国,乡村,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广西壮族山歌文化的生态美学智慧

来源:智慧中国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16 10:3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壮族主要居住在中国南方的亚热带地区,集中分布在云南文山、广东连山和广西全区,是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千百年来,壮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了本民族独特的民族文化,从远

壮族主要居住在中国南方的亚热带地区,集中分布在云南文山、广东连山和广西全区,是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千百年来,壮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了本民族独特的民族文化,从远古时代开始,他们就以歌为生,世代相传,拥有了山歌这种独特的文化符号。生态美学从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出发,建立一种人与自然动态平衡、和谐共生的美学观。山歌文化类型多样,内容丰富,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美学内容,基于生态美学的角度,去挖掘山歌中的生态美学价值,既能体现山歌文化的智慧,又能更好的实现生态美学中人、自然与社会的动态平衡,对于建设美丽中国、生态中国具有重大意义。

一、生态美学

生态学是一门主要研究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学科,内涵丰富,特点突出。

(一)生态美学的内涵

生态美学产生于20世纪后半期。1994年前后,中国学者在结合国际美学与中国美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生态美学论题。曾繁仁先生认为,当今的生态美学研究还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生态学与美学的交叉,无论是以美学的视角审视生态学,还是以生态学去审视美学,都是不全面的。他还认为“我们应该用存在观去理解生态美学,生态美学实际上是一种在新时代经济与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有关人类的崭新的存在观,是一种人与自然、社会达到动态平衡、和谐一致的处于生态审美状态的存在观,是一种新时代的理想的审美的人生,一种‘绿色的人生’。”[1]11新时代,生态美学蕴含着新的人文精神,它不仅警示人类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发展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同时也向往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自然与人类精神家园共存的发展状态。

1.生态美学是20世纪下半叶哲学从力学到本体论进一步发展的体现。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提出了实践理论的哲学,实践哲学是建立在重新实践基础上的唯物本体论。实践理论克服了机械理论在理论上的弊端,为生存论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2.生态美学的出现,使人类的认识从“人类中心主义”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有机统一,从而促进了人类对世界整体认识的变化。长期以来,人类提出“人必胜天”“战胜自然”“让自然低头”等口号,这些口号的核心思想是人与自然是控制与被控制,驾驭与被驾驭的关系。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人类更加疯狂的向大自然索取,使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生态系统失衡。生态美学完全摒弃了从前人类盲目的优越感,纠正了“人类最高贵”的思想,主张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生命体,整个世界是一个互相联系、休戚相关的有机整体,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学会和自然和谐相处,从而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动态平衡。

3.生态美学的引入,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从实践美学到生存美学的转型。20世纪末,学术界有美应该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相统一”的观点,这一理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然而,随着审美学科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楚地发现了对实践美学的滥用,实践美学不能很好地分析自然美的存在,生态美学进一步深化了存在主义美学,从而促进实践美学向存在论美学的转化。

(二)生态美学的特性

由生态美学的定义可知,生态美是一种和谐、动态、平衡之美,具有和谐性、共生性、生命性的特征。强调在发展中实现动态协同运行,和谐共生。

1.和谐性。生态美学具有和谐性。生态美不是单纯地指某一环节或者某一部分的协调,而是指人类、自然环境和社会这个大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在现实发展的基础上保持动态的平衡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在互惠共生、相互协调中展现有机美、整体美。

2.共生性。生态美是共生的。共生意味着人与生态环境相互促进,共荣共生,共同存在与发展。共生性是生态美学的一个重要维度,从相互依存的角度阐述了生态美学的特性,说明人与生态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联系,只有妥善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发展,使两者在融洽的发展中相得益彰。

3.生命性。生态美学是具有生命性的美学。生命是生态美学存在、发展和演化的状态。生机盎然是生态美学的突出特征。生态美学不同于艺术,它源于生活,以生活为蓝本,是生活的演绎。生态美主要关注生态系统中的活动生物本身的美,关注生命的美和活力,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生命的动态世界。

二、广西壮族山歌文化

文章来源:《智慧中国》 网址: http://www.zhzgzzs.cn/qikandaodu/2020/0916/850.html

上一篇:回归
下一篇:照顾儿童差异 促进智慧生长 ——小学数学综合

智慧中国投稿 | 智慧中国编辑部| 智慧中国版面费 | 智慧中国论文发表 | 智慧中国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智慧中国》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